行业知识
5月30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暨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在珠海举行。本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人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珠海市人民政府、香港知识产权署、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主办。粤港澳三地创新主体、高校院所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创新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相关负责同志、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洪燕秘书长分别就“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支撑强国建设”“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进行主旨演讲,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人才的核心素养与培养模式”的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广州商学院法学院执行院长唐犀介绍了该校积极探索的跨区域、跨学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他表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希望进一步加强与顶尖高校的学习交流,共同探索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为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卫东认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雄厚的行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发展问题在于其高端人才供给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湾区创新主体的高端需求。
如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人才?他认为,可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主体的需求,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资源,比如利用粤港澳三地的政府资源、高校资源、企业资源等,面向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设立职业教育基地或者机构,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强调对前沿动态的深入学习,其次是探索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服务人才交流学习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三地人才发展。
同期,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联盟、高校专利转化运用人才联盟正式成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获得授牌,一批优秀应届毕业生通过活动与用人单位达成精准对接,有效打通知识产权领域人才供需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活动设置四大主题专区。“湾区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及创新成果供需对接专区”聚焦湾区重大知识产权赛事,邀请优秀创新成果亮相路演,吸引多家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湾区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经验分享专区”“粤港澳人才专题闭门研讨会”结合实践案例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人才在产业运营、法律保护、纠纷解决中的核心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对接专区”破解企业用人与人才就业的双向困境,搭建就业桥梁,并面向求职者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落户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助力知识产权青年融入湾区。
据悉,近年来,广东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人才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湾高赛”“知交会”等知识产权重大赛事和平台作用,积极放大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领效应,已形成梯次合理、门类齐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有效支撑大湾区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知识产权人才坚实的基础上,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有效商标注册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重要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广东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200009